吉林省工程研究中心
“吉林省3D艺术实验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于 2015年,是吉林省教育厅批准的省首批工程中心。“中心”建设依托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雕塑系,1958年雕塑专业由王丙召(人民英雄纪念碑《金田起义》浮雕作者)和李守仁教授组建; 2010年获批省级美术教学示范中心,2015年,获批省级首批工程中心“吉林省3D艺术实验工程研究中心”。工程中心传承了新中国最优秀的写实主义雕塑传统,在保持优势学脉的基础上,紧随数字化科技发展,率先在国内雕塑专业中,探索了雕塑艺术结合和数字科技的全新教学模式。
本中心拥有国际上先进的3D造型采集、3D输出设备,包括:7轴KUKA机器人;14线激光扫描仪;SLS金属选择性烧结3D打印机;激光尼龙粉末3D打印机;SLA激光3D打印机;FDM工业级3D打印机阵列扫描工作站等。现拥有3D输出设备20台;扫描设备4台;辅助数控机床4台;纹理披覆设备、阵列瞬间扫描工作站等。
在国内雕塑专业中率先探索出雕塑结合数字科技的全新科研创作模式。该模式得到国内著名雕塑家、中央美术学院孙伟教授的高度评价:吉林艺术学院的数字雕塑研究与应用,已走在国内高校前列,已成为新时期艺术结合科技实践创新的重要研究机构。依托“3D艺术实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受国家艺术基金委委托,成功举办“3D科技写实雕塑人才培养项目”; 实施《3D打印残障康复系列AI产品项目》,实现了“假肢个性化快速定制”,为40名残疾儿童开发专属3D打印假肢,获得中国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引进国际上先进的3D造型采集和输出设备,总值超过2000万元,是国内高校中对“数字雕塑”研究起步早,平台实力强的专业机构。工程中心研究范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数字科技写实雕塑创作; 2、数字化公共艺术设计制作; 3、3D艺术衍生品开发; 4、3D科技应用研究。
数字科技写实雕塑创作方面,2017年完成了《优秀共产党员黄大年胸像》创作任务,成果获得长白山文艺奖评委特别奖。
数字化公共艺术设计制作,完成长春国际汽车雕塑公园《千年解放》,青岛国际汽车公园公共雕塑《卡尔本茨与世界第一辆汽车》,作品利用3D技术使细节达到工业级水准。
在艺术衍生品开发方面3D数字雕塑《老宅记忆》获批2016年国家艺术基金青创项目、2018年滚动资助项目。
在3D科技应用研究方面2015至2017年三次举办“爱握手”公益捐赠活动,先后为40名残疾儿童开发专属3D打印假肢,标志着国内假肢设计制作进入高效、快捷、个体定制阶段,践行了3D科技艺术支持医疗康复领域的社会服务,成果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产品在国内产生重要影响,2017年获得教育部颁发的中国第三届互联网+大赛 银奖。
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3D科技写实雕塑人才培养》在吉林省长春市吉林艺术学院造型校区隆重举行开班仪式。 吉林省文化厅、吉林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 、长春市城市雕塑规划管理办公室 、长春市城市雕塑学会 、北京太尔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等多家项目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了开班仪式。
2018年度资助项目《3D科技写实雕塑人才培养》开班仪式
2018年12月邀请国内专家43人举办“新时代全国高校数字雕塑探索与创新”研讨会,成果得到科技、艺术领域专家的肯定,如今吉林艺术学院的数字雕塑探索和应用已经成为国内数字艺术领域极具代表性的学术力量。
新时代全国高校数字雕塑探索与创新”研讨会
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3D科技写实雕塑人才培养》部分师生作品
发表时间/0
阅读次数/ 丨返回丨
© 吉林艺术学院 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