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设置与建设

专业设置:

中国画、书法、绘画、雕塑、美术历史及理论5个专业。

专业建设:

中国画专业:承传了中国北方文人画和院体画创作风格的标志性审美范式 “关东画派”“北宗山水”,具备鲜明的地域特征和宗派传承的学术高度。该专业围绕长白山文化为主线,确立“长白山题材美术创作研究”的学术品牌,举办国家艺术基金“北宗山水人才培养”项目,为地域文化传播、探索国画艺术新形式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林海朝晖》王庆淮

书法专业:在当代书法创作研究中坚持传移模写,贯古通今形成了以“二王”经典书风为主要研究 内容的实践研究体系。

                         书法专业教学

 

绘画专业:以第六届全国美展为契机,引领吉林省油画创作向写意性转换,开启了新时期吉林省表现性油画创作的高起点,以任传文、刘大明、刘兆武、王建国为核心的创作群体,通过对长白山区域性文化的揣摩和感悟,将中国写意精神”做为内涵,在传统学院派教学的严谨中将具有当代性的多元化尝试融入创研中,在国内绘画方向中保持着鲜明的特色和比较优势。近年成功举办的“精神•图式——首届中国写意油画双年展”,主持的国家艺术基金“北方写意性油画创作人才培养”项目等,得到国内美术界的高度评价。

 

雕塑专业:以“艺术与科技相结合”在国内高校中率先应用3D软件设计雕塑,以3D采集技术辅助创作、以各类3D打印、雕刻技术实现作品,使基于数字逻辑美学的造型语言转化为雕塑成为可能。2015年获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018年主办国家艺术基金“3D科技写实雕塑人才培养”项目;“新时代全国高校数字雕塑探索与创新研讨会”;在国内高校该领域形成明显的优势。

                                                                                                                                                3D实验工程中心

美术历史及理论专业:紧密结合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态势,立足地域特色文化,积极调整、拓展专业发展方向,针对日益繁荣的美术博物馆事业及艺术市场,开设“装裱与修复”、“美术馆管理”、“艺术策划与批评”、“艺术品经纪”四个专业方向。其中装裱与修复专业以传统书画理论和笔墨为基础,以传统秘传技法结合先进科技手段为特色,自1960年代北京荣宝斋装裱首席专家高凤山在学校建立实验室,经过60年对传统技艺的解密与探索,以“北派”“京裱”修复与装裱技术为索引,揉合微观、红外等当代精密设备的技术支持。在东北地区形成明显专业优势。近年为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院等培养了一批致力于文物科学性保护和艺术文物研究的,具备鉴定和绘画能力的专门人才。

                                                                                                                                              装裱修复专业教学


发表时间/0

阅读次数/ 丨返回丨


© 吉林艺术学院 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