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院开展东北历史与民俗知识讲座

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丰富美院学生精神文化生活,2019年10月16日,美术学院于四楼阶梯教室组织开展了东北历史与民俗知识讲座。本次讲座由党总支副书记冯云主持,吉林省民俗协会理事长施立学教授主讲,辅导员高飞、研究生助管王礼出席,2019级美术学院全体学生到场参加。

 讲座的开始,施教授向大家讲述了“吉林”二字含义,从而引出了吉林、长春命名的历史因素与深意。吉林是满语“吉林乌拉”的简写,意为“沿江的城市”;“长春”则是满族祭天号子“茶阿冲”的谐音。文化是不同历史阶段创造与融合的产物,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会形成截然不同的文化形态。东北地区地理特征鲜明,历史发展悠久,满族民俗文化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在不断改变与融合中,满族民俗不断丰富,形成自身特色,如“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出在地面上”的满族的传统居室特点,和东北林海雪原中重要的交通工具“爬犁”(雪橇),有牛爬犁、马爬犁等等。在吸收兼蓄的过程中,满族民俗文化也对其他民族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满族文化与汉族文化高度融合,地域变迁促使区域文化相融。施教授表示,文化为“民族之根,国家之魂”,希望同学们能继承优秀传统民俗与地方特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挖掘满族民俗文化内涵,对东北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本次讲座启示了美院师生将艺术创作根植于民俗文化中,将传统与创新连结,把继承传统民俗文化融入艺术研究方向而深入学习。


发表时间/2019-10-16

阅读次数/ 丨返回丨

© 吉林艺术学院 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