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长白—长白山题材美术作品巡回展
长白山,以它的浑厚、博大、圣洁文明于世。经历四千多年的云卷风舒,长白山孕育了生生不息的生命,承载了悠久丰厚的人文底蕴。作为松花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的发源地,大自然赋予了长白山独特的天然资源。长白山下的各个民族在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质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长白山文化,已经成为吉林地域文化的标志性概念,称为构成中华文化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批优秀的前辈艺术家以长白山为题材,开创了吉林省美术事业的新局面:以王庆淮、孙天牧、黄秋实等为代表的中国画艺术家立足本土,深入生活,建立起新的地域性国画风格,成为享誉全国的“关东画派”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油画领域,以胡悌麟、傅植桂等为代表的油画家,创作了一大批具有吉林色彩的现实主义作品,为吉林省的油画创作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路径。20世纪80年代,以长白山文化为载体,深化个体精神的东北表现性油画创作异军突起,迅速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影响,成为当代美术史中重要的艺术现象。
2014年3月在“两会”召开期间,由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艺术学院、长白山管委会共同主办的“情系长白——长白山画派美术作品展”在北京成功举办,赢得了来自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展览上首次提出“长白山画派”的概念,明确了吉林美术创作的艺术特征和发展目标。
2014年国家设立艺术基金。“大美长白——长白山题材美术作品巡回展”成功申报首批传播交流推广项目,是吉林艺术学院继“情系长白——长白山画派美术作品展”之后积极推进吉林省优秀地域文化的积极举措,也是对长白山题材美术创作推进式的提升,是对吉林文化精神深入思考与梳理之后的学术表态。项目从2015年6月开始至12月分别在长春、北京、上海、重庆、广州等五个城市巡回展出,以这些城市的文化影响力和地域优势大力推广长白山文化。
2015年6月26日在长春世界雕塑公园美术馆举办巡展启动, 8月巡展在北京炎黄美术馆展出;9月在上海多伦美术馆展出,10月在重庆美术馆展出,11月在广州美院大学城美术馆展出。巡回展五站参观展览人数近七万人次,社会反响强烈。在上海站展览期间单日参观人数一度超过4000人次;通过展览,加强了不同地域文化影响下美术创作的互动和发展。
本次巡展还分别在长春和北京两地举办专题座谈会和长白山题材美术创作学术研讨会。国家艺术基金、中共吉林省宣传部、吉林省文化厅、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等部门和专业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长白山文化进行了专题座谈和研讨。在长春站的座谈会上,国家艺术基金韩子勇主任对吉林艺术学院作为申报主体所作的工作给予高度赞扬,他指出吉林艺术学院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立足吉林省的自然环境,发掘吉林省的文化历史资源和革命历史资源,并从中找到艺术创作的主题、题材,思路敏锐,富有开拓性。在北京的学术研讨会上,国家艺术基金相关负责人和验收专家分别对巡展的执行情况和展览本身进行了评价,专家指出,展览集中了吉林具有影响力的名家名作,是区域性美术创作的梳理式展示,从东北本地开始的全国巡展形式,使美术创作的辐射传播力量得以体现,既弘扬了时代主旋律,又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地方美术创作展示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本次巡展以展示具有深厚思想性、艺术性的美术精品为契机,充分发挥美术创作时代引领与精神导向作用,积极推进长白山艺术创作的创新性和可延续性,扩大长白山美术创作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中共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在参观“情系长白——长白山画派美术作品展”时曾指出:要打响长白山文化品牌,讲好长白山故事、中国故事,让长白山文化走向世界。
通过本次巡展,吉林省的艺术家会继续以无愧于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引导和激励人们发现长白山的自然之美、历史之美、人文之美,不断创造长白山文艺创作的新高峰。
发表时间/2015-06-26
阅读次数/ 丨返回丨
© 吉林艺术学院 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