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而复始-丹培拉绘画多重诠释研究展

【丹培拉绘画】

潘世勋

丹培拉(Tempera)是欧洲绘画传统中一种特殊而又包含丰富的技法和材料体系;以这种技法和材料绘成的丹培拉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一个非常重要和影响深远的画种,特别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前期的大师们,从我们熟知的乔托、安吉利柯、波提彻利,直到米开郎基罗,他们传世画作除湿壁画外,几乎全部是丹培拉。15世纪在北欧产生的油画,实际上也是在丹培拉基础上逐渐形成的革新技巧,最早期的油画不过是在丹培拉绘画表面上,加上一层用油调的透明颜料罩染涂层而已。后来这种混合技法逐渐丰富与成熟,才使油画在欧洲全境普及成为主要画种,但丹培拉传统并未完全断绝,从近代到现代,西方画家中专门使用丹拉技法而负盛名者大有人在。遗憾的是在中国美术界至今对丹培拉这一名词尚十分陌生,包括美术史家和专业画家对其准确含义大都不甚了了。美术期刊尚未见有专门介绍,国内出版的辞书和绘画技法书,对此或语焉不详,或是完全做了错译。

丹培拉的译名

细心的美术爱好者,有时会从一些外国画册上见到Tempera一词,(1982年在北京举办“韩默藏画展”,展品目录即英文标明有两件Tempera作品,是法国近代画家维亚尔和美国当代画家怀斯之作)。但若查阅外文词典却难找到详切的解释,一般词典不收此词,有的只简单译作“胶彩画”,个别译为“蛋彩画”。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英华大词典》解释略为详细:是“用蛋黄调合颜料的蛋黄彩画”,但在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新英汉辞典中》又变成了“用蛋白(或胶水)代油调合颜料的一种画法”,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的《简明美术词典》中索兴定名为“鸡蛋清画法”。上海教育出版社的《英汉美术辞典》是较为充实的专业词典,tempera词条全文如下:

1.丹培拉画;蛋彩画;鸡蛋和胶颜料画法(用蛋清代油调合),2.泛指除油画颜料和水彩颜料以外的所有颜料,实指由某种乳剂(如油加某种乳化剂如鸡蛋合成的调合剂)结合的颜料。

原文应是准确和标准的,但中文翻译者由于概念不清,翻译得让人不得要领。首先丹培拉并非使用了什么特别颜料,它只是使用一种特殊的颜料结合剂,而错误的最大处是所谓“蛋清代油调合”和前述的“鸡蛋清画法”等说法,纯属中国才有的想当然的错译。

据记载,在欧洲丹培拉技法体系中,中世纪在羊皮纸上绘制手抄本“福音书”插图的僧侣画家,确曾有人使用过蛋清调合颜料,但只用于简单的花纹装饰,或最后用做上光材料,因为蛋清结合力很不坚固。最古典的鸡蛋丹培拉技法,倒是主要使用蛋黄或使用全蛋。我想有上述的错译,最初的翻译者很可能请教过某些画家,由于中国画家没有使用蛋彩的实际经验,画家出自主观臆测;蛋黄本身有色,用蛋调颜色必蛋清无疑,此解一立,于是以讹传讹流传甚广,如近年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今日美国艺术》便用此说。四川美术出版社《技法大全》美术丛书中的《欧洲绘画技法》,也称之为“蛋清胶粉画”,并具体解释为;“调合颜料的结合剂是鸡蛋清(加水),使之调成糊状,稀释剂则用蛋黄调水制成,所以叫它蛋清粉画。”就越发把中国画家弄胡涂了。笔者所见唯有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近年翻泽出版的《苏联百科辞典》,翻译比较准确: “胶彩画,绘画的一种,用天然乳胶(全蛋、蛋黄或植物汁液),或人造乳胶(水溶性胶加油等)调制成的颜料作画”。

此处译作“胶彩画”虽然容易与近代的水彩与水粉画混淆,但比简单译为“蛋彩画,”反而要准确一些。欲详其道理,需要从欧洲的古代胶彩画说起。

丹培拉的正确定义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Tempera做为欧洲绘画技法发展史上的—个专门用词,在古代曾有包含一切水溶性胶彩的广义,又有仅限于用鸡蛋等乳性胶类结合剂绘制作品的单指,如果译作“蛋彩”也不妥当,(西方对纯粹蛋彩要标注EggTempera),因为它还包括鸡蛋以外如酪彩等多种乳化手段,如勃克林用来绘制《死岛》的经皂化而成的乳蜡溶液,亦属丹培拉技巧。所以我一贯主张在一些专门领域中,对不便直译的外文名词,宁可音译,反而会少生误解。日本人就是一直这样做的,日文中Tempera就翻译为テンペラ画,而不译做“卵彩”或“卵画”。

那么丹培拉准确的定义到底应该是什么呢?应取西方美术界公认为绘画技法学科权威的,己故德国墨尼黑美术学院教授Max doemer的说法: “丹培拉绘画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用一预制的乳液(Emilsion)做为颜料结合剂作画,这种黏稠的、混浊如牛奶一样的聚合物,同时包含有油和水的成份”。

引文见于他首版于1921年的《绘画用材料》一书,作者生前与死后该书多次再版,至今仍被西方绘画界奉为“技法圣经”。

丹培拉的艺术特色

(一)所有呈颗粒状态的固体颜料或无实体的颜料,一经与某种结合剂混合,其原来色相皆会发生或深或浅的变化,特别与油脂结合色相更会变暗,干后随着油分子在空气中继续氧化,变化还将加重。与油和其它胶类相比,丹培拉较能保持色彩的最大鲜艳度,故波提切利和凡·爱克的作品历经五百余年,至今仍能色彩如新绘。在不严重受潮和意外损坏的情况下,丹培拉的寿命也要比油画长几倍。因此今日西方亦有技法专家呼吁少用油画材料,恢复优秀的丹培拉传统。

(二)丹培拉乳液同时具有亲油与亲水的两种性质,结合颜料可稀可稠,能画得如水彩之透明,亦可画得如油画之浑厚。速干更是显著特点,利于反复修改和连续作战,故能极大地缩短创作时间。古典透明法油画就是充分利用了丹培拉底层画可以快干,并容易和油彩釉染结合的优越性。非此,很难想象卢本斯怎么会在几天之内即可完成一幅大画。

(三)丹培拉加水稀释则行笔流畅,便于精勾细描,波提彻利画中连绵不断的线条,凡·爱克画中不爽毫发的细节表现,皆为丹培拉以外材料所难能。当然丹培拉画法亦有弱点:大色域不易涂匀,色块之间不易衔接,故从波提彻利到怀斯多取小笔触的点彩法,例外者有俄裔美国现代画家班尚(1898-1969),他的画索兴全用半透明的不匀的涂法,稚拙朴素而别具特色。

(四)丹培拉可与油画、胶彩、壁画直至版画多种材料混合使用,自由结合。在古代,意大利文艺复兴前期巨匠曼台尼亚即是将丹培拉与湿壁画技巧结合,画出著名的曼都瓦宫壁画杰作。当代不少前卫画家亦将其用于各种混合材料和混合技巧的制作之中。

(五)丹培拉绘画干燥后,形成水不逆性,特别是用蛋黄丹培拉画成的画,画面相当坚固,不但水份甚至酒精与节油松皆不易使之溶解。而且它的表面结构区有其它画种所没有的,如蛋壳般的柔润光泽。当然在其内部油份彻底干燥后(一般需半年以上时间),仍可再涂大光或半光的光油保护。

对于今天的中国画家,了解一些丹培拉的技法与材料知识,很有益处。不仅有利于欧洲绘画传统的深入研究,对古代大师杰作的观摩借鉴,亦可推动现代中国绘画材料应用的多元发展,不仅油画家而且国画家都可得到启示,因为四、五百年前的欧洲丹培拉绘画,不论在艺术观念和表现手法上,与中国传统绘画存在很多相同相通之处,包括使用天然矿物颜料,后来油画兴起,不少颜料如石绿、雌黄、天青、白垩等皆因不宜与油结合而致淘汰,如用丹培拉即可保持住这类优质稳定的颜料了。


发表时间/2016-10-01

阅读次数/ 丨返回丨

© 吉林艺术学院 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