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无涯”朱大海 吴宇芳 张成久 李振镛美术作品联展
前 言
郭春方
20世纪50年代末,吉林艺术专科学校的成立标志着新中国吉林省高等美术教育进入正规化阶段,朱大海、吴宇芳、张成久、李振镛四位老师相继考入艺专,接受了系统、扎实的专业训练。他们先后于60年代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直至退休,在美术教育工作中兢兢业业、诲人不倦;在艺术创作上,四位老师以颇具地域特色的现实主义创作成果积极弘扬时代主旋律,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东三省美展、吉林省美展和各专项美展。如今他们年至古稀,依旧笔耕不辍,老有所为。
四位老师当中朱大海老师年纪最长,他的油画创作在风景领域擅长以静谧的自然之美表现松辽绿野、峡谷金秋;在人物题材方面,朱大海老师选择看似平淡的情节或视角,却能够以小见大,既有对战争年代抒情性表达,也有对人性的真诚歌颂,表现出他体验生活的广度和对现实感怀的深度。吴宇芳老师的油画创作充满浓郁鲜活的乡土趣味。他的创作视角始终落在最平凡、淳朴的农村生活,春种秋收、谷雨腊月,关东乡村的日常生活劳作和民风民俗成为他创作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他把自己对关东这片黑土地的热爱,对家园与生命的人文关怀表达得既充分又真切。张成久老师的油画创作重视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体验。在人物题材创作中,他深入工厂、矿山,纺织女工的欢声笑语、鞍钢高炉的生产场景都成为他笔下红火的画面,春花笑吐红则传达出革命浪漫主义的情怀,多样性的题材和朴实的画面语言使张成久老师的作品具有真挚的感人力量。李振镛老师的水彩,囊括人物、静物、风景,在表现风格上写实写意兼长,以丰富的笔触和表现力充分发挥着水彩的材料特性,表现长白雪域的壮美时写实细腻,表现松江渔家的烟雨迷蒙时则有着中国传统水墨的写意情境,他对吉林地域生活与自然的描绘,成为水彩界一张鲜明的关东名片。
20世纪80年代我在吉艺求学之时,曾受教于四位老师,转眼30余年过去,桃李之教已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古语有云:“春发其华,秋收其实,有始有极,爰登其质”,四位老师走过近60年的艺术创作道路,春华秋实、有始有成。他们执着坚守艺术理想,在艺术风格日益多元和交错的当下显得难能可贵,对今天的青年学子们有着重要的启示与感召。祝福四位老师拥有真诚与圆满的艺术人生!祝愿他们的艺术之树常青!
写在展览前面
王晓明
朱大海、吴宇芳、张成久、李振镛四位先生是令人尊敬的现实主义画家,是令后人仰慕的先行者。读四位先生的画作,不禁使我想起宋人朱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四位先生清朴真切的笔触,正是来自于生活这一艺术的源头之中。四位先生的绘画风格各异,但其艺术主张却同近。他们膜拜原本,崇尚自然,他们以最平实的绘画语言去表现繁多芜杂的社会与人生。他们蕴蓄数十年,以超常的自信心和镇定态度去解决“画什么”和“怎么画”的问题。他们尊重艺术自身的语言结构形式,不刻意追求所谓风格化的演进。他们把握艺术的社会化语义内涵,织造了为大众所认同和理解的表达方法。
朱大海、吴宇芳、张成久、李振镛四位先生是我的师长,他们在吉林艺术学院留下了自己的年华印迹。今天,四位先生的经典作品隆重展出并被藏集于册,体现了吉林艺术学院及师生们向四位先生致敬的诚挚态度,体现了吉林省美术界对四位先生的推重之情。可以相信,四位先生的作品将留给人们关于生活的深度思考,实现当下艺术创作的再认知与推进。
祝朱大海、吴宇芳、张成久、李振镛四位先生永葆艺术青春,愿四位先生在攀摩艺术高峰的路上继续前行!
发表时间/2017-12-01
阅读次数/ 丨返回丨
© 吉林艺术学院 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