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艺术硕士美术指导教师优秀作品巡展”
“全国艺术硕士美术指导教师优秀作品巡展”是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设置和招生十周年纪念的重要活动,历时两年,分别在全国十所美术学院与七所艺术学院巡展。
本次巡展展出300余件作品,是从全国艺术硕士培养院校选送作品中精选而出,涵盖了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书法等多种艺术形式,是十年来中国艺术硕士教育成果的集中展示。
巡展向国家和社会展示了中国高层次艺术教育的实力和水平,并通过展览明晰高等教育的艺术创作、艺术研究以及艺术教育的核心逻辑和发展新思路。
吉林艺术学院是此次巡展的第十站。
前 言
值我国艺术硕士(Master of Fine Arts, MFA)学位设置十周年之际,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全国艺术硕士美术指导教师优秀作品巡展”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活动,此展将在全国十所美术学院和七所艺术学院巡回,历时两年。其展品从全国艺术硕士培养院校选送作品中精选而出,含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类型300余件。各院校选送的全部作品将与入选展览的作品一并印入《全国艺术硕士美术指导教师优秀作品集》。
这次展览与2008年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的“首届全国艺术硕士毕业生优秀作品展”形成系列,向社会展示艺术专业教育的成果。
艺术硕士学位的设置在我国具有正本清源的意义。我国的艺术学科曾一直隶属于文学门类之下,没有自身的学位,也没有符合艺术教育自身性质的评估体系,这必然严重地扭曲了学科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2005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了与国际接轨的艺术硕士学位。该学位旨在培养创作人才,区别于培养艺术史论人才的研究型学位。在国际上,艺术硕士是艺术创作和表演领域里的终级学位,而在研究型学位中,硕士学位是走向博士学位的过渡。就此而论,凡属创作专业的研究生应读艺术硕士,而读艺术史论者属于我国所称的“学术型”即国际所谓的研究型学位。我国不少专业艺术院校目前已采取这样的分类进行招生与培养。
然而,社会上,包括有些考生对艺术硕士学位仍有误解,以为它低于所谓的“学术型”学位,没能正确地认识到:艺术硕士学位是我国目前依据艺术创作和技能教育特性而设置的属于本学科自身的学位。
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艺术独立设置为我国第13个学科门类,由此脱离了文学门类而重返自身体系,艺术硕士学位不仅在艺术教育中起砥柱作用,而且为完善艺术学位建设即为未来设置艺术博士学位提供了依据。
我国的美术院校在艺术学科发展中起了先锋作用。美术教育集教学、创作、研究三位一体,三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其一。然而,无论教学还是研究,都必须落实于创作;没有高水平的创作,教学和研究就没有根基。高等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有学术、有思想的创作人才。
这次我们举办“全国艺术硕士美术指导教师优秀作品巡展”,旨在检验教师的创作水平,通过各院校作品展示交流,寻找差距,探讨创作和教学问题,遵循美术性质来确立并提升全国美术教育的标准。
美术学科不仅关乎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艺术是变革的创造者,一方面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实验性不断地开启人性、思想和现实的世界新境,改变我们观察世界的方式,拓展我们体验世界的维度;另一方面,以其美的创造为人类提供了改造世界的最高技术标准。无怪乎,人类历史上的几次大变革如意大利文艺复兴即源于视觉艺术革命。由此可见,经由美术而滋养的审美品质的提升,也必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输送动能。历史和现实都赋予了美术教育重要的使命,正确认识艺术学位的性质,并根据其性质完善教学和评估体系,是承担起这一使命的思想和制度保障。
这次展览得到了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和全国美术、艺术院校的大力支持,对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最后,预祝展览在全国各站圆满成功!
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美术与设计分委会召集人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曹意强
2016年9月8日
发表时间/2017-10-28
阅读次数/ 丨返回丨
© 吉林艺术学院 美术学院